發布時間:2015-04-01
中國低碳網與您一起解讀:何為綠色GDP?中國綠色GDP發展歷程如何?重啟綠色GDP研究,意義何在?
綠色GDP:客觀反映經濟活動的"環境代價"
采訪中,專家解釋,綠色GDP是指一個國家或地區在考慮了自然資源(主要包括土地、森林、礦產、水和海洋)與環境因素(包括生態環境、自然環境、人文環境等)影響之后經濟活動的最終成果,即將經濟活動中所付出的資源耗減成本和環境降級成本從GDP中予以扣除。改革現行的國民經濟核算體系,對環境資源進行核算,從現行GDP中扣除環境資源成本和對環境資源的保護服務費用,其計算結果可稱之為"綠色GDP"。其目的是彌補傳統GDP核算未能衡量自然資源消耗和生態環境破壞的缺陷。
綠色GDP指標,實質上代表了國民經濟增長的凈正效應。綠色GDP占GDP的比重越高,表明國民經濟增長的正面效應越高,負面效應越低,反之亦然。
綠色GDP2.0:思考、探索超越
記者了解到,中國綠色GDP的研究始于2004年。
2004年,原國家環保總局和國家統計局聯合開展綠色GDP核算的研究工作;2005年,北京、天津、河北、遼寧等10個省、直轄市啟動了以環境污染經濟損失調查為內容的綠色GDP試點工作;2006年9月,當時的國家環保總局和國家統計局聯合發布了中國第一份經環境污染調整的GDP核算研究報告--《中國綠色國民經濟核算研究報告2004》顯示,2004年因環境污染造成的經濟損失為5118億元,占GDP總量的3.05%。記者了解到,2006年發布的報告只是做了一個框架,雖然后來偶爾有一些政府文件提及綠色GDP相關內容,但是,綠色GDP核算并沒有再啟動過。2004年開始的研究,被課題組專家稱為綠色GDP1.0。
環保部政策法規司司長李慶瑞介紹,綠色GDP至今仍是一個正在研究、有待成熟的項目,是基于對現行經濟核算體系的有益補充而非否定。如今重啟,被稱為綠色GDP2.0。采訪中記者獲悉,綠色GDP2.0主要包括四方面的內容:一是環境成本核算,同時開展環境質量退化成本與環境改善效益核算,全面客觀反映經濟活動的"環境代價";二是環境容量核算,開展以環境容量為基礎的環境承載能力研究;三是生態系統生產總值核算,開展生態績效評估;四是經濟綠色轉型政策研究,結合核算結果,就促進區域經濟綠色轉型、建立符合環境承載能力的發展模式,提出中長期政策建議。
與綠色GDP1.0相比,綠色GDP2.0將尋求創新:在內容上,增加以環境容量核算為基礎的環境承載能力研究,圈定資源消耗高強度區、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重災區,摸清"環境家底"。在技術上,克服前期數據薄弱問題,夯實核算的數據和技術基礎,充分利用衛星遙感、污染源普查等多來源數據,構建支撐綠色GDP核算的大數據平臺。
綠色GDP2.0:中國推動綠色轉型的重要舉措
業界不少人士點評說,綠色GDP核算2.0研究項目重新啟動,是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完善經濟社會發展考核評價體系,把資源消耗、環境損害、生態效益等體現生態文明建設狀況的指標納入經濟社會發展評價體系,使之成為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導向和約束指示精神的具體體現。重啟綠色GDP研究項目是推動綠色發展轉型的重要舉措,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有力抓手。開展環境經濟核算,核定環境容量,核算經濟社會發展的環境成本代價,將對定量分析和判斷環境形勢,探索環境資產核算與應用長效機制,建立體現生態文明要求的經濟社會發展評價體系,推動形成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的綠色產業結構和綠色生產生活方式提供有力支撐。
世界的綠色GDP走勢良好
實施綠色GDP的國家有很多,主要是歐美發達國家,如法國、美國等。從國內現已查出的資料看,"綠色GDP"概念的提出最早在上個世紀70年代,當時國外的一些專家學者陸續提出一些有代表性的觀點,構成現代"綠色GDP"概念的理論基礎。1971年,美國麻省理工學院首先提出"生態需求指標"(ERI),1989年盧佩托(RoberRepetoo)等提出凈國內生產指標(NetDomesticProduct),即"凈產出"。他們試圖通過測算經濟增長和發展與全球資源環境的對應關系,以期了解國內生產總值的弊端,尋求新的解決方案。
當然,不少發展中國家也很重視綠色GDP,以挪威為例,挪威自1978年開始資源環境的核算。重點是礦物資源、生物資源等。。挪威建立起了包括能源核算、魚類存量核算、森林存量核算,以及空氣排放、水排泄物(主要是人口和農業的排泄物)、廢舊物品再生利用、環境費用支出等項目的詳盡統計制度,為綠色GDP核算體系奠定了重要基礎。
國外GDP研究的實踐和經驗,無疑會給中國帶來一些啟發。其實,無論是國內外,綠色GDP研究,真正重要的是落實綠色GDP的理念,在實際工作中加強資源環境的保護,減少資源浪費,發展循環經濟,使GDP的核算真正披上"綠裝",助推生態文明建設……